2013年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评选

时间:2016-11-10浏览:设置

一、建立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91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年底,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14320万学生数据进入全国系统并经过审核。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享受资助信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学籍终身制将有力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乱象,电子学籍系统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监管,有助于解决高考移民、跨区择校等问题,推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基础信息一人一号入库

20139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帷幕。此次信息采集涉及全国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和职工的个体信息,数据量庞大,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是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基本信息入库,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教职工动态数据,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服务水平、支撑教师工作科学决策、规范教师管理、加强教育监管、针对性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13年底,全国1713万教职工数据已上传入库。数据质量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教职工基础信息入库建立了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遵循数据录入、审核、报送的流程规定,做到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责任到人,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

三、6000万师生同听太空授课远程教育遥及太空

2013620日,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学生授课,共同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利用航天飞行开展科普教育。放飞科学梦,追逐中国梦,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天宫一号与地面的音视频信号传送网速达到2兆左右,图像质量达到了DVD 水平。本次太空授课创全世界太空授课时长之最、受众人数之最、图像传输高清晰之最。

四、启动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提高教育战线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

201362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工作的启动与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领导干部教育信息化的高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有效、得力的教育信息化行动。教育部启动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进行一轮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战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刻认识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核心理念和思路,深入了解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深刻领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工作目标、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举措,更新工作理念,坚定信心,切实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通过真抓实干加巧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切实取得实效。

五、启动提升工程”  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201310月作出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提升工程的核心是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六、慕课引发技术变革教育新热潮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开网络公开课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首选热词,带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冲击波,它与翻转课堂、微课程一起成为引发教育观念变化的重要力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20139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随后,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成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慕课热潮也波及中学,全国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C20慕课联盟在线公共课,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七、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到国家关注层面  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具特色

2013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遴选,计划分年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高等教育司希望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并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容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

八、举办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现场观摩和展示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部举办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集中组织观摩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生动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以及在课堂教学主战场中常态化应用,特别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央电化教育馆将持续十六届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更名为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信息化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将起于201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进一步完善,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有关协会联合主办全国微课程大赛,旨在搭建展示交流和推广微课程应用平台,提高一线师生的微课程制作能力,推进我国微课程资源建设。

九、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织进一步优化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成立的第一个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这种革命性影响的关键是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在教育部领导下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以信息化引领职教现代化。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委员会。如此更名意义重大,因为技术变革教育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开展,更多的是在方法层面上进行。此次更名,能够更好的推动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挥该专业及其培养的专业化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上线  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公布

     2013626日,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首批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上线是一个开端、一次契机,将全面带动更多高校积极加入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的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公布立项,其中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47门,小学教师培养课程53门,中学教师培养课程77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课程23门。这批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立项,对于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自:http://www.xznu.edu.cn/2b/60/c862a142176/page.htm

编辑:吴若晨  

返回原图
/